News

图片

News

当前位置: Home >> News >> 正文

新港学人之郭申阳:留守儿童问题不应夸大

日期: 2019-07-04 点击:


6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新港报告”社会学系列活动启动,首讲邀请的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社会工作学院弗兰克•布鲁诺称号杰出教授郭申阳。郭申阳以“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为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在场听众介绍了我国留守儿童背后的社会原因和现状,就留守儿童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郭申阳是《倾向值分析》《生存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三本著作的作者/合作者,是Sage出版社“社会科学中的高级定量技术”丛书主编、《社会服务评论》期刊审稿人,也是美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社会工作与研究学会会员,擅长使用高级统计模型来研究社会福利问题。

“是社会选择了我”

说起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及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这个班级里,走出了中国社会学领域的若干领军学者,他们是今天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中坚力量,郭申阳就是其中的一员。

与社会学的结缘,郭申阳认为这是自己与社会双向选择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急需社会学方面的人才,作为复旦大学经济系1977级的学生,郭申阳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有幸被选到了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从此一直深耕在社会学领域,没有离开。

在郭申阳看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历史悠久,老一辈社会学家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把人类学方法运用到社会学领域,对中国社会学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的社会学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才不断发展,但进展迅速,许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比如边燕杰教授开创的“关系社会学”理论,独具中国特色,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不应夸大留守儿童问题”

郭申阳一直十分关注儿童福利、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儿童福利和健康照顾的相关研究。2018年6月起,郭申阳带领团队在陕西泾阳进行了历时六个月的“让我们做朋友”的大型儿童干预研究。

“社会干预”是为了达到改变某种结果的目的,采取的一系列干预行动,需要借用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要有目标人群、有理论、有操作守则。郭申阳说:“在做研究时,要保证所有的研究对象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并且是有效的,它和传统的社会学不同,既要求有数据收集,中间还要进行一系列行为干预。”

郭申阳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人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陪伴,更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缺乏安全感、而且更有可能犯罪。但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其他儿童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留守儿童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成长环境对他们未来影响很大,因此,应该针对这个群体进行更多科学研究,”郭申阳说:“同时,我们不应夸大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污名化是十分危险的。”

“科学无国界”

郭申阳表示,能够赶上和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对自己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他认为,社会学是实证科学,实证的定量研究很重要,“我们任何社会的决策和干预,都应该建立在证据、数据的基础上,这一块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

“科技革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都是热词,但不能代替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定量的实证研究。科学无国界,不应该打上标签,而是要互相学习。对自然科学是这样,对社会科学也是如此,这是全人类的财富。”郭申阳说。

“名列前茅,勇立潮头”,这是郭申阳对西安交大社会学学子的期许。在郭申阳的印象中,西安交大学子的基本功扎实,学习刻苦认真,希望交大学子在高水平杂志上多发表文章,成为世界一流的社会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