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图片

News

当前位置: Home >> News >> 正文

“新港报告”之人居环境系列讲座正式启动

INNOVATION HARBOUR LECTURES (Human Settlements and Environment Series)

日期: 2020-11-24 点击:

西安交通大学“新港报告”活动的举办,旨在展示“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体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领衔者的积极作为,彰显我校教师国际学术交流的卓越风采。“新港报告”(IHarbour Lectures),是对西安交通大学发展定位——中国的西部,丝路的东端;创新的高地,开放的前沿——的提炼和浓缩。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邀请十位来自中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日本的国内外专家,围绕“人居环境”的主题,组织“人居环境系列讲座”。首场讲座将于2020年11月28日下午,在创新港涵英楼新港报告厅正式开始。届时,将由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顾兆林教授和程燕教授带来精彩的报告,期待校内外师生的参加。

人居环境系列讲座安排:

以讲座为平台,围绕人居环境,串联大气、建筑、环境、土木等学科,打造一个主体鲜明,学科特色突出的人居系列讲座,传播人居环境科学理念。

以讲座为平台,助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营造抢占学术制高点的战斗氛围,注重讲座质量和效果,选题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前沿性与代表性的主题,讲好人居科学故事。

以讲座为平台,秉承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践行和传播绿色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生态优先发展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直播平台二维码:


备注:三个平台的直播收看页面 移动 skyclass 目睹


第一讲:城市的风与空气

主讲人:顾兆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城市建筑的高大化、密集化导致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化,能源与资源消费集中。随之而来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和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深刻理解和解决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本讲座探讨城市的大气细颗粒物的变化及风环境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讲:关中平原空气污染的原因

主讲人:程燕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空气污染是指某些物质(例如:气体、固体或液滴)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并因此危害了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造成环境恶化的现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420万人由于室外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约380万人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死亡。关中平原的区域空气污染呈现冬季PM2.5高污染和夏季臭氧高污染的特征。大量的人为排放是主要原因,另外,关中平原类似盆地的地形和低的风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第三讲:新冠-家-城市与个人生活

主讲人:Pierluigi Salvadeo博士(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

如今的世界,人们的行动模式已经发生改变,行动顺序在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也在经历改变。 由于这些影响,我们的经验、观念以及我们所居住或希望居住的空间的质量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日常工作所基于的新思维是技术革命的结果,但是这种观念也在逐渐消散。 现如今,人们开始倾向于倚靠边界,并开始套索我们从未探索过的自己的领域。这其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文化与个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可避免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而我们在新冠病毒期间的行动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的每个日常动作都会在一个空间产生。许多行为都以个人的内容为前提,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在这个空间中无可争议的设计师。


第四讲:后人类设计:新联盟的空间与目标

主讲人:Jacopo Leveratto 博士(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

建筑作为人类的物质文明产物,镌刻着时代烙印。从一度代表人类最高建筑技艺的教堂到现代主义催生的工厂再到后现代主义塑造的摩天高楼,建筑空间的发展焦点似乎更加开放,不再仅仅是关注人的需求。诸如数字产业中心,自然保护区,垂直农场抑或是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还有最新提出的第三景观和生物圈的概念,都不单单考虑人的感受。这恰恰也解释了目前对宜居性的定性研究仍较为缺乏的原因。基于此,本次讲座旨在探讨后人类设计的发展方向。从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还有工业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探讨重新定义这些学科手段策略的可能性,以满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新需求。更深层次地,通过案例介绍来阐述如何将这些对学科的重新定义转变为诗意化的表达,以展现对建筑传统范畴的新理解。


第五讲:城市发烧了该怎么办?

主讲人:Hashem Akbari 教授(康考迪亚大学,加拿大)

许多国家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目前,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70%。城市地区环境所表现出的热岛特征影响城市气候,空气质量和区域能耗。此外,城市人口正面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附加影响,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升。

在本讲中我们将回顾:

1. 人体热舒适以及对周围空气质量反应的生理基础;

2. 环境升温和极端热浪对城市人口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3. 对极端高温的短期应对措施,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4. 将城市热岛区域转变为凉爽社区的中长期适应性对策。


第六讲:如何让建筑的净能耗变成零

主讲人:Kenneth Lee 教授(西新英格兰大学,美国)

在本讲座中,我将讨论围绕住宅建筑物零净能耗的各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而且每种结构都有不同的用途。因此,建筑师/工程师必须了解所有相关部件,包括智能家居设备,传感器,家电,储能,建筑材料,HVAC和天气模式,才能设计出最佳的系统。从财务可行性的角度来看,初始成本和投资回收期也是所有者的重要因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起着重要作用,但通常必须通过传统能源来补偿。对于公众接受这些项目,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我将讨论能源审计以确定现有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第七讲:细菌赋予混凝土自我修复的特异功能

主讲人:王剑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混凝土因其抗压强度高、抗火性能好、易成型并且价格低廉而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然而,如果考虑到后期保养和经常不可避免的损坏修复费用,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大难题。与传统的损伤预防相比,对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损伤进行管理与维修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鉴于此,自修复概念应运而生。自修复的显著好处是,如果微裂纹可以从初始阶段愈合,就可以避免它们进一步扩展成危险的大裂纹。因此,在以后的服役期间维修工作大大减少,即而成本可显著降低。在各种自愈合方法中,一种最具前景的方法是基于微生物矿化细菌的自愈合策略,它具有环境友好、长期有效和成本低廉的显著优点。


第八讲:如何用木头建造美丽又坚固的房子

主讲人:Kohei Komatsu教授(京都大学,日本)

作为未来建筑业的首选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使用木材和复合木制品已逐渐广受全球的瞩目。通过木材和机械紧固技术的创新结合,复合木制品可以成为未来营建业中关键的结构元素。因为它不仅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木材结构中的碳储量,而且相较于混凝土和钢结构等同类营建工法,复合木制技术更清洁、更安静,整体工期也较短。由于胶合木(Glulam)框架结构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因此本次讲座的重点将着重于胶合木的相关议题。首先,将对现代胶合木的发明进行简要的历史概述,然后介绍胶合木的一般材料特性和当代常见的应用方式。最后,将分享关于如何正确建造高性能胶合木框架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九讲: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主讲人:吴一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全球变化深刻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与地表水文过程,或加剧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威胁水与生态安全。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沙灾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威胁和制约因素。当前气候变化、大规模植被恢复及流域治理措施显著影响黄土高原地表关键过程和水热平衡,进而作用于区域水汽收支,威胁水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本研究围绕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碳循环过程时空格局、流域水沙关系及其变异特征、地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反馈等方面深入剖析黄土高原地表关键过程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定量评估其在水文、生态、环境、气候等方面的综合效应。为黄土高原流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推进植被恢复、加强水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基础。


第十讲:一个能有效净化污染水体的神秘池子

主讲人:王文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氧化沉降池(BOST)用于处理微污染水。这项新工艺是基于旋转生物接触器和水平流沉降池的理念设计而成的,对不同有机负荷率,水力停留时间和圆盘转速的条件下,BOST对污染物去除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测试,阐明了微生物的特性和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BOST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同时去除悬浮固体(SS),有机化合物和铵,这意味着处理单元所需的空间很小,而且可以通过显著减少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来降低DBPs形成风险。

现场填写问卷,参与抽奖。每场有10个帆布袋、10个文件袋送给幸运同学哦。